2024年四川如何推进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建筑发展?工作要点印发→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建筑强省”决策部署和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引领,聚焦产业链条培育,全力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建筑提质扩面,促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不断的提高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推动全省建筑业高水平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4年,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6800万㎡,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力争占新建建筑的40%以上,项目单体装配率达到50%及以上。深化成都市智能建造全国试点和绵阳、宜宾、达州市省级试点,并在全省范围内遴选30个工程建设项目扩面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培育发展一批在智能建造领域具有核心技术和应用市场的领军企业,努力打造产业集群。

  修订完善《四川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编制《四川省智能建造项目评价标准》《四川省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建模与交付标准》,推动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建筑协同发展。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编制PC/PS装配式学校教学楼、宿舍楼装配式预先制作的构件标准设计图集,搭建标准化构件BIM模型库。支持建筑业骨干企业组织预先制作的构件标准化支撑体系研发与应用,提高施工效率。

  加快四川建筑产业互联网建设,搭建装配式建筑监管与服务平台。引导成都建设智能建造产业链技术研发孵化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或转型改造一批产业链产品基地,为智能建造发展提供产业链技术服务和产业链产品,打造全链条产业生态。鼓励构件生产公司进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建筑工业化融合发展。

  支持建筑业骨干企业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软件和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工程数字化建造与监管软件和建筑施工机具、装备、智能机器人研发与成果转化。强化设计、施工公司采用BIM信息技术,引领数字技术应用软件开发与创新应用。支持施工工艺工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建筑机器人创新与应用。开展《建筑机器人应用现状分析与实践成果》《建筑工业化及智能建造产业链现状分析与实践成果》等课题研究和成果转化。

  提高BIM信息模型技术在建造全过程应用场景范围和深度,增强BIM技术在设计的具体方案、施工图深化设计和审查、成本分析、进度控制、施工管理、构件生产、建筑运维等全过程应用,实现“一模到底”。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无缝对接、深层次地融合,推动建设项目由要素驱动、资本预算驱动,向创新建造方式转型发展驱动、建造品质效益驱动的根本转变。

  持续推进成都、绵阳、宜宾等地智能建造试点和装配式建筑项目示范,深化拓展试点成果,总结发布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做法。支持各地明确特殊的比例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和A级装配式建筑项目示范,拓展数字化、智能化智能建造应用场景。支持合乎条件的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项目开展技术创新示范,带动引领产业链融合发展。召开全省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建筑发展推进会。

  以保障性住房、学校、酒店、医养、产业园区等项目为重点,积极推行装配化装修技术,实现“建装一体化”。引导老旧小区改造、老旧房装修改造等积极推广使用装配化装修技术,推动装配化装修向家庭装修、智能家居延伸。加快培育具备装配化装修能力的企业,提升产品集成能力和现场装配能力,公布一批装配化装修试点企业。支持装配化装修项目创优夺杯。

  落实《关于加强装配式建筑全过程工程质量管控的通知》要求,以提升发展质量为目标,强化设计、施工、验收过程质量监管,推动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构件标准化生产、施工现场规范化管理。组织并且开展全省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检查。加快推广涉及施工安全的智能建造技术产品,辅助和替代“危、繁、脏、重”的人工作业,降低作业人员安全风险。

  建立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和职业培训教育机制,鼓励建筑业企业组织校企合作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支持建筑类院校增设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建筑相关专业和课程,培训适应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专业人才。引导建筑业骨干企业、学校开展技能竞赛,提升校企自主培训能力。带领企业强化施工现场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构件连接等关键部位人才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编印《四川智能建造发展与应用白皮书》。组织专家分专业、分课题、分片区,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政策宣贯、技术体系应用培训、案例经验分享等方式,宣传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协同发展的社会、经济效应和技术应用,讲好现代建筑产业故事,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增强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