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独特视角的高考志愿参考请心仪物流相关专业的同学查收!

  人生道路上总是面临许许多多的选择,大学及专业的选择当属关键之一。目前各地高考成绩已陆续公布,考生们迎来选择高校及专业的重要时刻。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物流管理/工程及相关专业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物流技术与装备领域权威媒体,《物流技术与应用》自2021年开设“产学研”栏目,通过采访国内外重点高校知名学者,介绍最新学术研究情况及产学研实践范例,以加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间的交流合作。

  我们从近几年采访报道的高校(包括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鲁东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梳理出有关专业课程开设情况、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及特点、教学重点与科研成果,以及产学研方面的探索实践等方面的内容,为广大考生选择心仪的高校和专业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注:中国开设物流相关专业的高校众多,本刊采访高校数量有限,仅供参考,以下高校主要按照采访报道时间先后为序)。

  一是,建设教学与科研融合的教师队伍:将科研引入课堂、毕设和科学技术创新中,实现科研渗透和引领教学……

  二是,构建全员指导创新实践的长效机制:实习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构建以专业教育为导向的第二课堂,把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纳入聘任、考核及奖励体系。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物流大赛……

  三是,开展多学科相互融合的新工科建设:将机械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兴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多维创新型人才教育培训机制……

  四是,建立实践交互创新教学平台:加大学科竞赛的支持力度,保证学生100%参与双创活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增强科研成果课程化……

  北科大物流工程在物流教育领域影响力不断的提高;在2018-2021年科教评价网版物流工程专业排名中,北科大位居全国第一……

  随着物流工程系的正式成立和科研队伍的壮大,在学校关于成立学术梯队的要求下,物流工程系确立了“物流系统分析与仿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系统规划”三个梯队,研究方向以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系统仿真与优化、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配送中心设计与优化、物流装备与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智慧物流为主……

  原文链接:【献礼北京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步履铿锵卅五载,砥砺奋进谱华章 ——北科大机械工程学院物流工程系发展历史回顾与展望

  大一:通识教育。由高年级学生开展线上(如假期、疫情期间)/线下形式的基础通识教育,包括运筹学、智能算法、系统前后端开发、大数据、AI算法等,让学生对不同的方向进行充分了解,从而清晰认识自己的喜好……

  大二:自学自检、任务驱动。学生自己学习专业相关知识,并将理解到的内容写成文章,让高年级同学做审稿人,同时让低年级同学作为读者,从而确保文章既有专业深度,又浅显易懂……

  大四:自由活动。主要是依据大三选定好的方向做好衔接工作,如跟随导师提前学习新的课题或者进入企业实习……

  原文链接:用心培养专业人才 积极投身成果转化——访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秦虎教授

  自东南大学2004年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以来,我一直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教学任务……

  因为物流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早在2008年,就开始注重将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出版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教学案例集》,18个案例全部来自我们团队自己的科研实践。

  由于不具备任何行业背景优势,所以一开始就致力于提升自身的三个“群优势”,即学科群优势、企业群优势和项目群优势。

  在确立了“中国胸怀、世界视野”的物流创新人才教育培训理念基础上,我们构筑了工学、理学和管理学学科群,建立了与中国石化、华能电力、昆明船舶等合作的企业群,承接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持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群。

  在三个“群优势”的推动下,东南大学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原文链接:探索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创新路径——访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林度教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协同控制科学实验室一直高度关注物流机器人系统的研究与发展。团队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技术探讨研究和突破?

  主要关注的是全自动化无人工厂的实现,即在绝对没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实现小批量、多品种工业产品的生产。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的视野逐渐从“工厂之内”扩展到“工厂之外”……然而,整个制造业愈来愈多地体现为无数家工厂的高度协作,即人们后来所熟知的网格制造、网络制造、云制造等技术,这就需要一个先进的物流系统……

  原文链接:技术探讨研究为智慧物流发展保驾护航——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华山学者”特聘教授胡核算先生

  工科学科的科研尤其不能从文章到文章去研究,最理想的状态是从实践中去开展研究,在真正的产业和市场中,才能更好理解科研和技术发展的关键。在实践中要注重系统思维,要能够综合分析各种要素和实现方式,找到性价比最优的解决办法……

  为了加强学生构思、设计、实施、调试全流程工程思维的培养,面向大一学生开设工程技术训练课程,让学生以分组的方式利用给定的套件针对一个具体的项目完成一个简单机器人的机械系统设计搭建、电气系统搭建、scratch图形化控制软件开发。帮助新生尽早建立系统性思维和全流程思维……

  2019年,鲁东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原文链接:在校企融合发展实践中探索产学研新道路——访鲁东大学交通学院李洪斌教授

  南航无锡研究院从2017年正式投入运营,至今已经建立23个实验室,签约产学研项目合同107项,通过卓有成效的尝试,补给学校学科建设,校地协同育人……

  首先,明确定位,南航无锡研究院是一个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方向,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转移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

  其次,在体制上,南航无锡研究院是一家独立事业法人单位,完全市场化运作,根据项目自主招聘工程师,彻底改变了以往产学研只有高校老师和学生参与的做法;

  第三,以工程化的方式开展工作,形成特定组织氛围,专注科技服务及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目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无锡研究院的建设提供全力支持,派出了来自机械工程、电力电子、自动化、能源动力等多个学科的14个科研团队……

  研究院将在逐步加强现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推广的同时,持续探索一些前瞻性的应用技术探讨研究,打造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

  原文链接:探索深层次地融合的产学研模式助力中国智造——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院长唐敦兵教授

  专业建设的内容涉及每个方面,物流类专业的特色建设,包括人才培养定位、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教学体系、教学环节与条件等,要根据学校所在区位、经济环境、历史背景、师资条件、学科特点、学校定位等来确定自己的特色……

  如果将专业建设(人才教育培训)作为目标层……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内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全方位合力支持。其中,内部资源主要是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外部资源则最重要的包含校外学术资源、行业资源和政府资源,这些资源的整合利用就形成了“五源驱动”……

  冷链物流人才是面向专业领域的物流特色人才,目标是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即懂冷链技术的管理人才,以及懂冷链管理的技术人才,而这两类人才又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就需要有相应的专业师资以及培养方案进行匹配。目前,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基于“五源驱动”理论,广州大学针对性地开展了冷链物流特色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成立了由省内外高校、行业协会、企业和政府等领域的30多位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大连理工大学重大装备设计研究所瞄准国家重要和大型成套装备以及关键基础件的设计制造需求,以先进设计理论为基础,紧密结合AI和大数据等前沿科学技术,开展设计、装配、运维、可持续等领域的科学技术探讨研究,助推我国装备制造业从“Madein China”向“Designedin China”转变……

  我们团队研究的重点在于对重大装备的几何形态和结构性能精准预测与分析,有助于其更好的实现智能化,主要是针对几何形态和结构力学性能,通过一系列分析当前建立数字孪生的需求与难点,构建了重大装备“形性一体化”的数字孪生框架……

  同时,考虑到孪生模型时效性与准确性,我们提出了机理数据与实测数据联合驱动的“算测融合”解决方案,并针对其中“算不了”、“算不准”、“算不快”、“测不了”、“测不全”和“测不准”六个具体问题,进行了探索与讨论……

  首先是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寻求问题、察觉缺陷,再到处理问题,本科生向研究生的转变在于从老师“喂饭”到自己“找饭吃”……

  此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很重要,许多伟大的知识和见解都在不断地独立思考中产生……最后,就是“双基”中的基本技能……

  原文链接:立足科技前沿,推动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访大连理工大学重大装备设计研究所所长宋学官教授

  “我国物流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未来势必也将不断发生明显的变化,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在人才教育培训方面,难以就某个具体的问题或需求来做针对性地培养。因此,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领导力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培养系统思维和分析能力。”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在进行人才的基础能力培养方面形成了成熟的“四大支柱”体系:

  支柱一:运筹学(模型驱动的方法),重点培养对复杂系统来进行建模与优化的能力,使其能够将复杂的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在不确定性、动态性、大规模场景下实现最优决策。

  支柱二:统计学(数据驱动的方法),重点培育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获得关于复杂现象规律的洞察。

  支柱三:人因工程(生理、心理及组织分析方法),复杂系统当中人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要关注系统中人的行为,对其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刻画,并辅助、引导和规范人的行为。

  支柱四:系统工程(系统分析方法),培育学生从系统的多层级结构、从总系统的全生命周期、从不同的视角,全方位地去理解系统,培育学生的系统思维和系统建构能力。

  一是领导层面培训。智慧物流是一个顶层资源配置优化需求远高于节点资源配置优化需求的产业,相关的企业领导、行业领导以及政府领导都应该接受专业培训……

  二是技术人才的顶层优化思维。一定要重视软件架构师等专业方面技术人才的顶层优化思维培养……

  三是装备人才的需求思维。目前,以往的产业需求及高校教育多是以生产导向思维对机电、机器人等装备人才进行培养,而会忽视目前更应该推出的客户的真实需求思维,导致研发或产出的装备可能不符合市场需求……

  四是操作人才的应用培养。这需要依靠广大职业学院和企业岗位培训,以实现采购、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备、计划调度等各个层面的专业操作人才教育培训……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高校物流人才培养,还是产学研发展,都一定要与世界接轨……

  原文链接:推进智慧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理念——访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大成

  结合国内外供应链领域的市场变化,高校需要在人才教育培训上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人才的发展要可以通过在本科或者研究生教育阶段进行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分类识别,通过三位一体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从研究类、实践类、创新类三种层级,对高校学生进行课内外分类培养……

  我主要承担物流与供应链相关课程的开发与讲授,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导论之商业前沿、导论之管理思辨、新零售管理、全球运营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与物流决策模拟、需求链设计与管理等逾10门涵盖导论、高年级研讨以及零售供应链领域的专业课程……

  在建立课程应用特色方面,课程大纲体系上围绕供应链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使课程培养方案特色鲜明;注重请企业家进课堂……

  在培养自主学习氛围方面,师生互动教育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有效记录,提高学生的自我要求……

  总的来说,我在教学中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学术思考能力,希望用一种平等的方式去和学生讨论问题的不同走向……引导学生结合新零售和需求链理论,立足企业最佳实践,开发新零售和需求链转型的教学案例……给予学生耐心细致的指导,为学生职业规划给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培养符合市场和社会要求的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

  原文链接:聚焦需求链,产学研结合助推零售智慧升级——访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峻峻

  以北航为例,现在在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阶段就推出了相当课时的科研课堂的教学活动,鼓励本科生或低年级的研究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更多进入到实验室,接触和了解科研工作……

  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生产线的相关研究,都是多学科交叉的课题……并且,机器人的技术现在也在快速迭代发展,相关的科研课题和前沿技术,不可能完全从书本中获取,需要研究人员,包括学生在更多的实践中去体会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导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导师,需要对大的宏观环境更敏感,对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情况更了解。如今,国家的政策引导对机器人领域的科研工作,对物流自动化的科研工作是十分有利的……我们现在主要做复合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领域的科研攻关……研究机器人向柔性化、智慧化、低成本、高效率发展……

  原文链接:聚焦机器人技术,助力制造业升级发展——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陶永

  研究领域之一:智能仓储仓库机器人系统效率评估。在考虑机器人的电量是否充足、机器人拥堵的情况下,采用排队论对智能仓储系统进行建模,以分析仓储效率。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建立考虑机器人充电时间的闭环排队网络模型,利用智能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分析智能仓储的吞吐时间、订单等待时间以及机器人利用率三个指标,分析智能仓储系统的效率,分析在不同场景不同达到率中,巷道允许的机器人最大通过数量对智能仓储效率的影响、不同机器人速度对智能仓储效率的影响……

  研究领域之二:医院药品传输系统效能规划……随着医院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高运行效率、低事故率的智能药物分发系统(AGV小车配送),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大医院……

  宁创学院是宁波市人民政府与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共建的……我们从创院的第一天起,就将目标设定为“立足中国实际情况,链接全球智慧,为国家培养解决未来供应链问题的高等专业人才”。

  供应链管理是针对不确定性环境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综合数据科学、金融、经济、法律、工程、信息技术、管理、人文学科等知识的复合型学科。在当前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的时代,供应链人才的可获得性对企业发展极为重要。

  1.加强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数学能力

  2.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将企业的实际问题,纳入到产学研的框架里进行研究

  3.加强与海外一流高校专业的互动,学习他们的专业课程体系,缩短自行研发的时间。

  原文链接:人工智能时代的供应链人才培养——访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院长郭杰群

  一是智能物流调度与优化理论:针对智能工厂和现代物流中心开展物流数字孪生、物流建模与仿真、新型自动存储技术、物流运营调度、物流系统集成等优化理论研究。

  二是高端智能物流装备与技术:密集自动化库与穿梭车、物流AGV、RFID标签及读写器等智能物流技术与装备的研发。

  三是精益智能工厂与物流系统设计:开展智能工厂和物流系统整体规划设计,将物流装备与技术、精益生产融合到物流系统整体设计。

  四是工业工程导入与精益改进:工业工程、精益生产、工厂布局、智能物流等培训;企业调研诊断与分析,提出改进方向。

  近年来,无论在师资规模、学生就业,还是企业需求等方面,我国工业工程专业都迎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局面,并伴随时代变化,发展成为一门系统性的综合数理、工程和社会学知识,集管理与优化于一体的交叉科学……

  原文链接:用理论和技术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注入动力——访浙江工业大学鲁建厦教授

  ⭐针对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及需求,新加坡国立大学开设了哪些教学研究课程?有着怎样的人才培养目标?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是一所偏重基础方法研究的综合性大学,尽管没有设立专门的物流院系,但是针对解决物流问题的理论方法,在设计与工程学院之下设立了工业系统工程与管理系(ISEM)。

  物流系统是众多工业系统的一种。在新加坡,除了典型的物流系统以外,还有很多我们关注的工业系统……在NUS,我们把相关理论方法的教学和研究,都纳入了工业系统工程与管理系……

  我们主要关注的方法,包括运筹学优化、系统仿真、概率统计、数据和决策分析、工程经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为满足物流人才的需求,ISEM开设供应链管理的硕士专业项目。3年前,配合新加坡提出的海事转型路线图,ISEM又聚集海事行业这一新加坡重点发展的物流细分区块,与NUS海事研究中心联手打造并推出最新的海事技术与管理硕士课程,为新加坡乃至全球培养具备海事专长、富有知识与经验的物流人才。

  我们通过介绍系统思维的基本方法,以及教授系统动力仿真技术,力求让所有学生有能力观察和理解包括物流系统在内的复杂工业和工程系统,在动态变化中分析系统元素间的互动关系,寻求高效且可持续的系统解决方案。在项目方面,我们团队的主要研究探索聚焦于海事及物流行业数字孪生系统的仿真建模与分析技术……

  在研究探索过程中,我们将一些普遍存在的方法问题提炼出来,作为研究生与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研究课题。与此同时,我们也把行业中最新的知识经验,用严谨的科学方法描述出来,融入本科学生的教学工作……

  原文链接:为世界培养专业物流人才 为学生搭建从校到岗的“高速公路”——访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业系统工程与管理系高级讲师李浩斌博士

  物流专业人才作为现代物流行业的关键支撑,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那么,除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外,物流专业人才还需要重点培养哪些能力呢?近期,校企代表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就此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日本)法政大学经营学部教授李瑞雪表示,在AI和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应关注以下三大能力:

  1.数据和AI素养:学生应具备基本的数据科学素养和AI知识,能够理解数据、从数据中发现意义,并将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这是现代技术环境下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2.快速成为新领域专家的能力: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学生应能够迅速掌握新领域的知识,与该领域的专家进行相对有效对话,并具备决策和判断能力。这种能力要求学生在AI的支持下,能够迅速适应并深入了解一个全新的领域。

  3.“艺术”创造能力:管理是一门艺术,一个合格的经营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三方面的能力:craft(工匠能力)、science(科学知识)、art(艺术),艺术能力,即创新和想象力。在AI时代,这种能力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它涉及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这是AI无法完全提供的,需要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针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汽车营销学院院长任玲认为以下三大能力至关重要:

  1.数据思维与分析能力:数据在现代生产和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在智能化或数字化生产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应用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无论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还是数字化现场管理,数据始终是理解和改进生产流程的基础。因此,未来的物流技术人才首先需要具备数据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数据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了数据的寻找、挖掘、分析,以及利用数据来发现潜在的改进点和优化空间。

  2.技术应用与实践能力:高校在培育学生时,所提供的技术案例往往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成熟的案例。学生需要先学习并掌握这些案例。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能力,教育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将技术从基础应用逐步发展到复杂和综合应用的场景中去。因此学生需要掌握技术,并能够将技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复合地应用到实际场景中。通过实践和项目经验,在实际应用中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成为创新意识和复合型人才。

  3.沟通与表达能力:作为通识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是与客户的交流还是与供应商的沟通,有效的沟通能力都是了解需求、解决问题的关键。

  企业代表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中储智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战略官李敬泉着重强调了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和协调能力:

  1.学习能力: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园中培养的,而在职场中,系统性的学习方法可能不如学校中那么常见。在企业中,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可能会根据经验来传授知识,但可能缺乏系统性。因此,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2.抗压能力:年轻人在职场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如领导的不理解、工作环境与预期不符、同事间的沟通差异等。因此在面对这些挑战时,需要具备抗压能力和能够接受委屈的心态。

  3.协调能力:包括与同事和上下级的沟通协调。在职场中,有效的协调能力可以帮助推动工作进展,避免工作被上级否决。同时,在不同发展阶段处理矛盾和学会妥协也很重要。

  深圳市天和双力物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裁胡淳更关注实践能力、协同能力与数据能力:

  1.实践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此,学生可以通过项目制学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比单一课程学习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综合性项目能够促使学生跨学科合作,提升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2.协同能力:在项目制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专业的任务,还需要与团队成员和不同专业的团队进行相对有效沟通和协作。这种协同工作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项目管理和组织能力。

  3.数据能力:数据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是现代专业人才的基本功。数据是连接不同专业和领域的底层逻辑,掌握数据工具和方法论对于进行深入研究和项目实施至关重要。

  衷心祝愿莘莘学子都能进入心仪的大学,就读喜欢的专业,以一身本领投入热爱的事业,助力社会进步,点亮生活火花!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