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04-10 21:14 | 作者: 体育外围软件官网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源于1945年建立的原国立武汉大学游离层实验室,2000年新武汉大学组建后,由原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原武汉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和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计算机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组成。学院现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2个系和1个教学实验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光电系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秉承着“明德博学,知行合一”的院训精神,学院人才教育培训质量和科研水平处于学校前列,有一批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高水平科研团队,有着淳朴、和谐的院风和务实、拼搏的学院精神。作为学校首个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学院,近年来在培育学生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国际化办学、创新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6人,其中专任教师94人(博士生导师37人、教授/研究员3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6人,讲师17人,特聘研究员2人,特聘副研究员1人)、实验人员15人、管理人员22人,另有专职科研岗位人员(博士后)5人。学院现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青年学术带头人20余人,学院现有学生总数2400余人。
学院学科优势显著,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6个一级学科,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无线”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按电子信息大类招生大类培养,设有2个国际一流本科生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9年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2020年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还设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逐光创新人才试点班”和“人工智能试点班”3个试点班。有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
本专业是面向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家发展的策略的核心工科专业,以现代物理学、电子学和信息科学为主要手段,研究新一代信息系统模块设计的基本理论、分析与测试的基本方法和实现的新技术,研究电子信息的获取、处理、控制和应用的理论及新技术,培养具有坚实数学物理和电子学基础,掌握现代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信号处理基础理论与技术,能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工具对各种信息系统来进行理论研究、设计、控制和应用开发的高级人才。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同时设立“逐光创新人才试点班”和“人工智能试点班”。
本专业是面向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家发展的策略的核心工科专业,应用现代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对象包括信息与信号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以及通信与信息系统的研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测试、集成和应用。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计算机基础和外语基础,掌握通信与信号处理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拥有非常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以及相关领域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参加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同时,学院在本专业设立“人工智能试点班”。
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领未来科学技术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级人才,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教育培训理念,形成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追求创新、发展个性”的教风和学风。数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逾万名高级人才,造就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一大批知名学者和专家;学生在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诸多大赛中获国家奖逾百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逐步扩大,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7所国外知名高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与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签订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教育部认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北美、欧洲和亚洲十余所著名高校建立了密切的人才教育培训和学术合作伙伴关系。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外围体育app官网下载苹果_体育外围软件官网 京ICP备14037209号-2 京公网安备京ICP备14037209号-2 友情推荐: 外围体育网址娱乐app官网 | 外围体育app官网下载苹果 | 体育外围软件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