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与展望——未来能源卓越领导者对话

  没有哪个词能像“内卷”一样如此火出圈,频繁出没于社会各类热点事件的讨论中,企业内卷、行业内卷、社会内卷,以至于谁都可以脱口而出一句:在人类社会学中,内卷的概念是“劳动力不往更赚钱、更有创造力的产业去发展,反而扎堆往生产效率低下、边际收益小的产业、行业、岗位流动。”强调的是扎堆低效循环圈带来的弊端。然而,自火起来之后,“内卷”就不断被误读。事实上,内卷并不等同于内耗,也并非所有竞争都可能会导致内卷。内卷的重点是“向内演化”,是精细化,是低水平的复杂。

  “未来能源 新质发展”,未来能源是什么?我认为,未来能源就是我们现在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风光无限好。今天卓越领导者对话的主题是“破局与展望

  应该怎么去理解、怎么去解释,我觉得应该慎重。2024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我觉得一语道破天机。现在不是什么内卷,以能源行业为例,风电也好、光伏也罢,的确存在着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恶性竞争。遇到瓶颈,但到底是单一技术的瓶颈还是系统的瓶颈?或是体制机制的瓶颈?我想所有的瓶颈都存在。

  首先有请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从金融的角度,您怎么看破这个局?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至少五年前,当时大家提了很多关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风光资源可以替代火电。当时我有一点怀疑,我说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风光无疑非常好,不要钱、又容易实现,但可能不够用。自从那以后,我又认真地学习以后发现算来算去真的够了。所谓破局,简单总结一下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第一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化石燃料,这是无法终结,带来的后果是无法清理掉的。只有一个新的能源体系替代,不要说80%的替代,应该是100%的替代。我们是幸运的,遇到了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我们有风能,特别是光伏,基本上100%替代我们所需。我做了一个测算,如果我们现在是8万亿、9万亿千瓦时用电水平,未来在20年以后,2060年或者2050年,绝大多数都是现在加一倍的概念,至少加50%。这个量,确实光伏足够能够实现。支撑它的还有很重要的——科学技术进步。过去十年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技术进步,性能指标、成本下降了百分之七八十,而且现在还在继续往下降,这是未来最重要的。

  关于破局的问题,我们强调一下,有了储能的技术,储能的元素加进去,像过去交流电的整流器一样,能够给大家提供稳定的电源,从系统上面、理论上面基本上解决了诸多问题。原来担心的电池安全问题、成本问题,现在这样一些问题在一个个迅速地得到解决,所以未来看来是破局已定,而且非常有可能全面替代火电。所以我觉得需要组织更多的专家、院士,系统地把要点做一个论证,大家集思广益以后,能获得一个统一的认识。我相信这个统一的认识已经在迅速地形成。

  我们看好这一个市场,作为金融从业者,我们算过一个账,现在光伏的发电度电成本很低,储电加进去,仍然很低,储电加上发电的成本还是低于现在甚至平均的上网电价,那么就有利润空间。资本不缺,有利润空间,有大量的资本追逐这一个项目,两全其美。

  “可再生能源,风光产业高质量发展遇到些许瓶颈,今年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我们也想听听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司原副司长史立山的观点,怎么来实现破局?”

  中国新能源行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成为全世界第一。从产业体系看,二十年前我们光伏没有一点产业,风电有一点点,今天其实是超乎想象地发展。

  如今,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至少有两个变化我们要清醒认识。第一,二十年前提出的口号“规模化建设带动产业化发展”,通过部分项目的建设把产业体系带起来,这应该说已经实现了。当时我们也提出过为了培育产业,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当时规划内蒙古、甘肃七八个大基地,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凝聚整个行业的目标。一切的目标就是要瞄着如何来解决风光的间歇性,如果没解决间歇性,我们的新能源很难规模化发展。

  第二,二十年新能源的发展,建立在常规能源基础之上。我们现在简单讲两个系统,新能源系统和常规能源系统。两个系统在同时发展,两个规模在同步增加。30亿千瓦时风光装机,负荷十多亿,富裕了两倍。现在风电、光电提供了电量,不承担电力的责任。如果继续走下去,常规能源容纳新能源的比重将到顶。因为调节能力就这么多,我们一心一意用常规能源调节新能源,不管是灵活性改造、抽水蓄能,现在新能源,特别是光伏,没有很好的方法继续下去了。将来,怎么把寄生在常规能源基础之上的,自己建成可承担任务的体系,按照未来新能源产业规划去做,我觉得至关重要。

  举例,以流域为主体、以水电为基础,我们有大河流,需要配套完善的运行机制。在调度中,如何调光伏、如何调水电。此外,在沿海的海上风电,沿海的能源转型比我们内地要容易,海上风电利用小时4000小时,比我们现在水电的利用小时都高。抽水蓄能是成熟的,核电现在规模化已形成,已经完全布局开了,再加上海上风电稍微努力一下,就是一个稳定的电源,组合好,前景无量。沿海能源转型理论上面没问题,需要的是思路转变、目标明确,政企合作。清晰的目标就是不要各自为政,光伏简单上网的时代已结束,要想建设,就和产业结合,和制氢、和制氨结合。

  “说到产业,商业眼光我最佩服的协鑫集团是其中之一。利用这个机会给大家讲一讲,作为企业怎么破当前的局?怎么避免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下面有请协鑫集团创始人朱共山。”

  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第六届未来能源大会执行主席、协鑫集团董事长

  协鑫是综合能源企业,有材料、装备制造、系统、电力,还有天然气,是一个综合的能源公司。我对制造端有体会,在应用端也有体会。这次我还是回到制造端。

  当前大家都很难受,尤其是我们光伏行业,不但难受在中国,已经难受到海外,现在全线在盈亏平衡下。半年报告刚出来,所有人大多数都亏,亏损得非常大,但这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周期的过程。原来大家一哄而上,政府也有各种政策,但8月1日国务院下文件,从材料端、系统、装备已经不允许各种补贴,倡导有序发展。

  我是这样看的,我们为何会卷?卷的核心是同质化。我们国内知识产权的注重和保护有非常大的问题。装备制造业,像我们的TOPCon电池,一些企业已经破产了,为什么TOPCon电池企业衰败像病毒一样迅速,缘由是装备制造业产品迅速的同质化,这些都是一哄而上造成的。像主机端也是如此,现在我们主机的价格,尤其头部企业已经报到了6毛多每瓦,我们的成本不亏,应该在7毛多。现在报到6毛多,有一些企业100个吉瓦,亏1毛钱1瓦就是100亿元。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上面,当一个产品低于一定的价格性价比以后,产品质量是不是保障 25年?企业能不能活过25年?通过这一个机会,我也建议我们用户,大家都要考虑一下,利益要均衡。同时,还要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如果完全是同质化地一哄而上进入这个行业,那今天的卷是自身的问题。

  “从早期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法的前期研究,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提出,都有着能源基金会对于项目研究的支持。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政府任过职,现在又领导着能源基金这一NGO组织。您对现在我国能源形势有何想法?”

  确实能源基金会来中国25年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我们大家都认为能源转型我国依然在路上,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应该是过去的十年、五年才开始实现蓬勃发展。

  我们当下又遇到了前进道路上面的困难,特别是今年以来,最缺的是什么?是稳定、持续的订单。啥意思呢?现在业内有一个讲法“内卷,卷得厉害”,有销售、没有利润,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直接的问题。关于行业产能是不是过剩,一到三年有很大的可能是事实,产能过剩。但是三到五年,产能不过剩。在国内目前的市场,看上去产能似乎有些过剩,但放在全球的市场中,特别是去年迪拜COP28提出要3倍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时候,2030年,中国的产能将是顶梁柱,要支撑全球实现这个目标,所以我们要正确地评价。

  再一个是解释所谓产能过剩的原因。我个人觉得关于产能过剩,一年、两年可能过剩,但解释的原因是错误的。头部企业并非靠补贴做到今天的规模,为什么中国的价格实惠公道,卷是一个原因,短期内过度竞争,这是我们固有的内在经济体制需要深化改革的地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便宜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基础上,建立在非常好的基础设施基础上,充分的人才基础上,我们中国的“新三样

  以比较低的成本,这样的价格不应该这么低,在全球范围领先。换到回归科学规律、市场逻辑的角度上,我们用两个进程,不忘初心。一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进程,收入肯定要增长,中国的收入还要倍增,中国中等收入人口要倍增,从4亿到8亿,这个不要忘。二是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进程,这个也不要忘。两个大的进程下,我认为我们不动摇,这个行业要有大发展。

  关于加州停电事故,讲到关于分布式能源存在的困扰,自从那次以后,加州电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占比大大地上升,安全性也大大地上升。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不一定是电网不安全的因素,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继续上升是不是带来电网的不稳定?我咨询过加州能源委员会主任,一是储能在这几年里大大

  提高了;二是电网、电力设施自下而上的联合,相互连通互济。未来目标的模式,一定是大量的分布式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上游配上微网、配网的改革,再加上虚拟电厂,加上我们持续不断的发展的储能;下游扩大我们用户用绿电,比如千家万户的农民想让他未来十年内收入倍增,太阳能,配储能,加上热泵,加上房屋的电气化,把电动车下乡,一系列打通堵点。就目前的政策,振兴乡村、扩大需求,补贴给农民,先从东部地区做起,经过两三年的时间,逐渐地把红区消灭,把市场做起来。主持人:王仲颖

  “现在说光伏产能过剩,我个人是不同意这个观点的,我觉得我们远远未达到我们所需要的产能。国内的市场年增2亿千瓦,国内的产能如果只能生产2亿千瓦,想想那时候光伏的产品价格会是怎样,甭说现在恶性竞争,那时候更要命了。关于系统的安全性,电力系统的波动性,我想再问一下蔚来汽车高级副总裁、蔚来能源总经理沈斐。蔚来,最早进入电动汽车行业,蔚来能够说是电动汽车的领军者,但好像现在也面临着很多的坎坷,在电动汽车产业里面,蔚来能否凭借独特的换电系统布局,破出一条创新之路?”

  我特别同意目前换电站,甚至包括车的新型电力系统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我从电力行业跨到汽车行业,加入蔚来已经九年。实际上现在电动汽车的增长更快,我们最新的新增销量里面超过一半是新能源汽车,现在已能非常确认的,2030年前后我们保有量1亿辆左右。这是什么概念?50亿千瓦时的储能能力,2亿千瓦左右的调节功率,我个人觉得电动汽车是将来新型电力系统里面灵活性可调节资源的压舱石。

  跟空调不一样,空调单纯是负荷。想起来刚加入蔚来的时候,跟电网朋友聊,说等上海到1万辆新能源汽车再说,要有规模。现在全国已经2400多万辆新能源车,我们自己一个品牌可换电的车辆也有57万辆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今天我们2500座换电站,实际上就是5个吉瓦时的储能,已能发挥一些作用。我们把这些想明白之后,再想办法去破局。

  破局,首先要破的,公司要生存下来,电动车本身要受到老百姓的欢迎。我们识别到了一些问题,虽然现在新增销量上来了,但老百姓关心的充电方便不方便还是大问题。依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燃油车报废周期是18年,电动车目前是10年左右,最终的原因在于电池,我们坚持做车电分离,车是车、电池是电池,围绕电池构建能源生态。

  在蔚来自身换电体系里面,小生态已经做足,商业模式也成立了。下一步再邀请更多品牌加入这个换电网络,拓展规模,也邀请更多合作伙伴加入我们换电网络的建设,有规模以后,再往电网推。

  关于换电站为啥不跟当地电网合作的问题,我认为国内我们也在等待,当然也在积极推动,蔚来在丹麦的换电站参与调频,一天差不多2000欧元,生命周期差不多可以覆盖一半以上的成本。在换电的同时参与电网调节,我们后面也在努力地推动。在能源电力行业中,需要大家一起来推动。

  “当今的局面下,美的进入光伏产业需要巨大的勇气,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美的进入光伏,请问美的光伏总经理刘意有何高招?”

  大家对于美的进入这个行业非常好奇,相信这也是活动邀请我来的目的之一。借这个场合,给大家解个密。大家想到美的就是空调、冰箱、洗衣机,时至今日,家电业务只是美的的一个部分,我们实际上有五块业务:智能家电业务,新能源和工业技术,新能源业务,机器人业务,楼宇科学技术创新业务。

  美的现在差不多一半多一点是To C,一半是To B,并驾齐驱。我们进入这个行业可能跟大家想象得不一样。协鑫是制造端,我们进入是在应用侧。这一块我们主要做户用光伏,做工商业的零碳园区。因为做C端我们有优势,别墅绿电产品,为了保持业务敏感度,我们会做分散式放电,小型集中式。

  美的的理念是时时刻刻考虑规模、利润、现金流的平衡。经营一定绕不开这三块,整合资源,包括效率的提升。美的进入这个行业还是有优势的。比如美的的供应链,去年供应链的采购额是2026亿元,我们有3000家以上的供应商,很快搭建了供应链的体系。同时美的有自己的物流,可以覆盖全国99.1%的乡镇,送装人员达到20万人以上。建一个仓库,三天就可以建仓,发货当日、次日就达。此外是网点,美的零售网点16万个,售后网点上万个,送装师傅达100万人以上,标准化的运维服务能力,C端客户获取的能力都可以很快地实现。企业要把握自己的优势,在市场找对位置,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风光的市场是巨大的,不单单是发电,涉及到老百姓,美的产供销的目的是提升百姓生活质量。

  对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未来发展的展望,也请各位卓越企业领导者用一句话的心声表达出来

  发展的趋势已经明了,以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将来应该看到的是更为有序的,从传统的化石能源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系统转变,核心就是有序发展。史立山:新能源技术要讲进步。制度上要有改革。要和用户侧、发电侧结合形成平衡的系统参与电网调节,要搞清逻辑避免盲目。

  朱共山:未来能源讲的就是科技,作为制造端,科学技术水平是推动未来能源永恒的旋律。

  未来大势所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会有更长足的发展。未来十年,中国的能源转型顶梁柱是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未来十年、二十年要让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赚钱,大胆地把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纳入碳市场中来。沈斐:希望未来整个行业所有品牌共用一张换电网络,电动汽车助力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资源的一块压舱石。

  随着成本的下降、技术的进步、政策的利好,行业的正比一定是曲线向上,这个趋势不会变。希望行业风光无限、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