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点评报告:EDA:半导体底层软件替代加速

  根据第一财经信息,目前华为已基本实现了14nm以上EDA工具国产化,2023年将完成对其全面验证。我们大家都认为,EDA作为工业软件的皇冠明珠,是IC产业关键卡脖子环节,EDA国产化标志着我国IC产业链自主可控将更进一步。

  EDA即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来完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芯片的功能设计、综合、验证、物理设计(包括布局、布线、版图、设计规则检查等)等流程的设计方式。一个完整的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流程最重要的包含工艺平台开发、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电路制造三个阶段,三个设计与制造的主要阶段均需要对应的EDA工具作为支撑,包括用于支撑工艺平台开发和集成电路制造两个阶段的制造类EDA工具和支撑集成电路设计阶段的设计类EDA工具。其中,设计类EDA工具根据设计方法学的不同,按照设计层级自下而上,可进一步细分为晶体管级、门级、RTL级、系统和行为级EDA工具。

  EDA市场空间广阔,根据SEMI数据,2021年全球EDA市场规模为132亿美元,同比增长15.11%,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增长至183.34亿美元,2021-2026年复合增速6.79%,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2020年中国EDA市场约为93亿元,预计2025年达到185亿元,2020~2025年年均复合增速为14.75%,高于世界平均水准。竞争格局来看,国际三大EDA巨头Synopsys、Cadence和SiemensEDA寡头垄断全球市场,2020年在国内占据约80%的市场占有率。EDA产品品类多/单一细分市场空间并不大,三大EDA巨头的成功离不开1)持续外延并购打造生态圈、2)持续搞研发投入提升壁垒、3)政府持续支持。

  我国本土企业在EDA工具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但由于后续本土IC设计企业、晶圆厂为求更快缩小产品代差,从而更多选择了海外EDA产品,某些特定的程度延缓了本土EDA的发展。2019年以来,海外在半导体相关的对华限制逐步加大,EDA同样在列,2022年8月,美国商务部将用于GAAFET工艺的EDA软件列入对华出口管制清单,主要是针对3nm及更先进制程,我们国家发展本土EDA紧迫性逐渐凸显,目前国内已涌现出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广立微、博达微、思尔芯、芯愿景等优秀的本土EDA企业,华大九天EDA产品覆盖模拟IC、数字IC、面板设计以及制造环节,概伦电子以制造类EDA工具为抓手打入市场,广立微则着重布局芯片测试电路EDA。我们大家都认为,当前IC产业逆全球化大趋势下,EDA自主可控刻不容缓,国内产业链核心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宏观经济没有到达预期;下游终端复苏没有到达预期;国产替代进程没有到达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风险。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