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起的产业风向标这个专业要火!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民众极为关注的焦点,除了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回顾外,还会报告新一年的重点政策!今年两会中透漏的

  能在两会上提出,说明我们国家格外的重视和关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相关产业已列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便与之息息相关!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是研究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等诸多种类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的原理与过程,以及该过程中涉及到的新能源材料、新能源装备、新能源系统等。

  作为一个由矿业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前沿学科。交叉性强、专业跨度大可谓是这个专业较为明显的特点。

  新能源与科学工程专业涵盖行业广泛,涉及石油、电力、化工、材料、机械、地质等。随着我们国家能源结构中新能源比例的增加,社会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必然增大,毕业生工作前途广阔。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核能、电力、制冷、低温、汽车、船舶、流体机械、石化、冶金、化工、新能源等中外大规模的公司从事研究、开发、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机关,从事教学、科学研究与管理工作。

  如华中科技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电力、动力、汽车、化工、冶金、机械等部门从事节能减排和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及自动化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等工作。

  由于这个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各校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则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同时也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已有专业积累,设立了各具特色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来自于多个工科和理科,如物理、化学、电气、动力、机械、自动化等。如果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学科理论和良好的工程素养,学习这个专业将更具优势。

  这个专业很多知识不在现成的教科书上,而是在最新的国际文献里,因此学生需要较多地阅读国外的文献,与国际一流大学、研究机构交流。

  从就业的角度看,那些具备比较好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除了上文介绍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外,此次两会中透漏的新兴起的产业方向中以下6个专业也值得关注!

  人工智能专业属于工学中的电子信息类,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由计算机、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

  就业方向:据《人民日报》报道,预计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1000万,供需比例为1:10,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专业的优秀人才都是企业争夺的重要资源。

  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新工科理念下诞生的的新型交叉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合了制氢、运氢、储氢、用氢以及氢安全等氢能全产业链条,开展全方位跨学科人才培养。

  就业前景: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氢能产业正面临人才缺口的问题日渐凸显。毕业生可在布局氢能产业的能源动力和电气类国央企、氢燃料电池企业、新能源汽车企业、新能源电力企业、氢能制取等行业。从事系统运行、检测维护、检验分析、电池装配与维护、安全监管等工作,成为氢能技术领域的卓越工程师。

  量子信息科学专业属于物理学类,是量子力学与信息学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主要是为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学科前沿问题研究和教学的专业人才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能够将物理学应用于现代高新技术和社会各领域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就业前景:量子科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工科门类中的一个重要专业。目前我国很多工科院校都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但设置的专业方向有很大差异。

  就业前景:能源动力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动力工程必然的联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所以有关专业的就业率也长期居于高位,也是未来就业面最宽的专业之一。毕业生可以在能源、电力、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工程、农业工程、环境工程、各类发电厂及电力有限公司、电建工程公司、机械制造企业、制冷设备厂商及暖通工程、动力设备制造企业和能源动力类企业等领域工作。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属于工学中计算机类,是众多学科与统计学交叉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涉及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数学、计算机、统计学等学科知识。

  就业前景:相较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专业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专业。也正是因为它是个新专业,所以行业内人才缺口很大。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分析专业委员会统计,未来中国基础性数据分析人才缺口将达到1400万。

  生物科学又称生命科学,涉及领域相当广阔,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科学、神经学、生理学、组织学、解剖学等等,主要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行为和生物起源、进化与遗传发育等,例如:人体组织架构、人类基因遗传、细菌培养、基因工程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