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池保勇:集成电路产业链很长中国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4月22日,备受瞩目的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终于宣告成立,该学院成立的目的是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专业方面技术人才,这对我国实现半导体国产化是具备极其重大意义的。

  业界非常看好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发展,并寄厚望于该学院,很多人将其看作是破解“中国芯”难题、打造自强之“芯”的关键,更不可思议的是网友直接称其为“中国芯片学院”。可见,各界对该学院的期待值是非常高的,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各界对“中国芯”的关注程度。

  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微电子所副所长池保勇在一次采访中谈了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的看法。

  作为半导体领域的资深专家,池保勇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CMOS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因此其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的看法是很有深度的,得到了业界很多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可。

  池保勇教授认为集成电路产业链是一条很长的产业链,芯片产业只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是集成电路最终的输出形态,因此发展芯片产业一定要看得长远。

  池保勇教授强调清华集成电路学院是一个专注于全产业链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学院。他表示,在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建设过程中,很多材料和装备都是我国所欠缺的,但以前国家在这样一些方面的投入力度和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都不够,这些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半导体正面临着“卡脖子”的困难局面。

  虽然我国的半导体行业起步比较晚,和日美韩等半导体大国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能否认我国在某些关键技术上也同样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

  对此,池保勇教授认为高校和科研院是我国在半导体领域实现突破的关键,他认为高校和科研院可以在前沿技术、关键技术上,集中力量做一些技术攻关,从而打破部分技术被外国封锁的局面。由此可见,池保勇教授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还是很有信心的。

  池保勇教授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的见解是很深刻的,这一方面他确实颇有研究。1998年7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专业,同年9月进入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攻读博士,获得博士学位后选择在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任教,并一直工作至今,此外,他还曾到美国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进行了射频/毫米波集成电路方面的访问工作。可以说池保勇教授一直在和集成电路领域打交道,因此他所分享的这些观点是很有权威性的。

  正如池保勇教授说的那样,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链是一条很长的路,目前国家正在全力支持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不论是高校,还是半导体企业都在努力,相信只要坚持探索下去,我国一定能在集成电路产业上实现更大的突破。